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赛区公告
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南京南决赛区微课与AI辅助教学/数媒静态设计参赛指南
所属分类:赛区公告 发布时间:2025-06-07
一、前言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简称“大赛”或4C)是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榜单和计算机类竞赛指数榜单的赛事。大赛开始于2008年,是我国最早面向高校本科生的赛事之一,由教育部计算机相关教指委发起举办。大赛的目的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服务。2025年大赛的竞赛内容分为11个大类,分设上海、南京南、济南、杭州和南京东5个国赛决赛区,全部采取线下答辩方式,依次开展竞赛的时间为7月17日-21日(上海)、7月22日-26日(江苏南京)、7月27日-31日(山东泰安)、8月8日-12日(浙江杭州)和8月13日-17日(吉林长春)。
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微课与AI辅助教学/数媒静态设计”作品类别的全国决赛,由南京南决赛区于2025年7月22日至7月26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由南京大学、东北大学、江苏省计算机学会承办。
为了更好地完成4C国赛南京南决赛区的赛务工作,根据《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指南》(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特制定大赛国赛南京南决赛区参赛指南,请相关人员仔细阅读,按此执行。
二、组织机构与分工
1.主办单位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
负责大赛的统筹、协调、指导,参赛高校的发动,大赛报名,参赛作品评审等工作。
2.承办单位 南京大学/东北大学/江苏省计算机学会
负责大赛国赛南京南决赛区“微课与AI辅助教学/数媒静态设计”大类赛务工作的具体筹办与实施,包括:大赛宣传、争取社会赞助、参赛作品管理、场地保障、赛事物料保障、评审专家服务、参赛选手管理、住宿酒店联系、答辩组织、奖牌证书制作以及闭幕式等。
3.实施单位 南京大学
具体执行南京南决赛区和大赛组委会对赛务工作的各项要求,协同完成大赛的各项工作。
4.支持单位 上海畅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和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负责按照竞赛委员会制定的各项规定,为大赛国赛南京南决赛区提供协助及赞助支持等。
三、参赛与作品内容要求
1.参赛队要求。参赛队必须是经大赛组委会正式公布入围国赛决赛的代表队,每队成员(含指导教师)的名单以大赛组委会确认并公布的为准,参赛队成员名单及排名顺序不得变动。
2.参赛限额。不同组别作品有相应的限制,包括参赛作品参赛人数限制、指导教师人数限制,同一参赛学生可参加的作品数量限制,同一学校入围大赛国赛的同一组别作品数量限制等。参赛要求以大赛通知为准,详见大赛官网(http://jsjds.blcu.edu.cn/)上《关于举办“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通知》之《附件1 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竞赛规程》中相关要求。
南京南决赛区的相关要求主要有:
(1)每个参赛作品由同一所院校的2~5名本科生(作者)完成,每队的指导教师不多于2名。
(2)每位作者在“微课与AI辅助教学”大类和“数媒静态设计”大类都只能提交1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3)每队到国赛决赛现场参与答辩的作者不少于(含)2人。无本作品作者到达答辩现场视作弃权。凡有作品参赛学校,至少要有一位学校教职工身份(非学生)的领队到线下决赛答辩现场。对来自新疆、西藏本土的作品要求:每件作品至少2名作者参与答辩,且至少一位作者必须到现场参加决赛现场答辩,其他作者可以参加线上答辩。
3.微课与AI辅助教学类作品内容要求
微课与AI辅助教学类别作品强调通过创新,设计质量高、互动性强的教育资源,涵盖广泛的教学资源开发,包括但不限于微课、教学课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案例等,以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的教育和智能时代需求的课程内容。同时体现AI技术在教育中的合理应用,特别关注AI通识教育中的教学实践,鼓励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实验设计和实际案例。本大类中的小类及其说明,详见大赛官网(http://jsjds.blcu.edu.cn/)上《关于举办“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通知》。
本届专项赛设置如下2个企业赛道:
① AIGC+基础教育教学案例专项挑战赛
② AI通识教育实验创新微课专项挑战赛
各企业赛项详细赛题说明、平台资源等,详见南京南决赛区网站(http://jsjds.jscs.org.cn/)首页通知公告列表中相应的企业赛项实施方案。
4.数媒静态设计类作品内容要求
本大类的参赛作品应以“中国古代物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之五”为主题进行创作,主题的内容限定与说明,参见《关于举办“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通知》中“二、竞赛主题与分组”。
5.参赛人身安全要求
(1)注意交通与财物安全。
(2)注意人身安全。天热,谨防中暑,注意饮食;禁止学生、指导教师和所有赛务人员下水游泳。
确保高高兴兴来,平平安安回。
四、作品答辩、奖项设置与发布
1.国赛答辩。每件作品答辩时间为20分钟,其中参赛队员讲解与演示10分钟(参赛队向评审专家说明作品创意与设计方案、主旨内容、作品实现技术、作品特色等内容并进行作品演示),评委提问与选手回答10分钟。国赛答辩的注意事项,参见本文档附件1。
每个答辩小组评审专家由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将综合考查参赛作品选题、主旨内容、作品创意与设计方案、作品实现技术与特色、作品呈现与答辩效果、参赛文档等方面,最终确定作品的答辩成绩。
对于不符合参赛要求或放弃参与国赛答辩资格的作品,将不获得任何国家级奖项。
2.奖项设置。
(1)对获得一、二等奖作品的每位作者及指导教师,均颁发获奖证书,并按获奖作品颁发奖牌。
(2)对获得三等奖作品的每位作者及指导教师均颁发获奖证书,如作品所在单位未获得一、二等奖,则按获奖单位颁发一块奖牌。
(3)对未获奖的成功参赛作品,提供参加国赛的成功参赛证明。
(4)对其他情况的参赛作品,仅根据需要提供参加国赛证明。
3.获奖信息发布。
大赛决赛结束后,国赛获奖信息将在大赛官网公示和公告(一般9月至10月),大赛组委会纪律与监督委员会负责对有争议的作品进行处理。如有变化,以大赛官网(http://jsjds.blcu.edu.cn)和南京南决赛区网站(http://jsjds.jscs.org.cn/)为准。
五、参赛群与后勤
1.按作品类别入群。
“微课与AI辅助教学/数媒静态设计”作品类别的国赛决赛,答辩定于2025年7月22日-7月26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进行。请进入国赛的各参赛团队负责人,务必于6月30日之前按作品类别进入QQ群报到(QQ群号见附件2)。
进群请备注:作品编号-姓名,每队限1人入群。
答辩次序按照系统随机排序,答辩具体分组及答辩次序安排赛前另行说明,请各参赛队关注所在决赛QQ群即时发布的消息。
2.住宿。
比赛参赛选手和带队老师比赛期间住宿和交通由参赛选手自行选择安排,由于假期酒店可能紧张,请提前预订。
3.报到时间和地点。
报到地点设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基础实验楼乙区一层大厅(交通说明参见附件4),学生凭参赛入围名单与身份证入校。报到时间为7月22日8:00-22:00,学生报到并领取相关材料。
六、参赛费用与付款方式
1.本届大赛经费由主办、承办、支持单位与参赛单位等相关组织共同筹集。决赛作品赛务费由参赛选手所在学校承担。
2.入围国赛并参加现场决赛的作品,需于7月8日前交赛务费400元/人(线下参与赛事的领队人数+学生人数)。未按规定及时交费的作品,视为放弃参赛资格。赛务费用于参赛师生的意外险购买、参赛文化衫印制、获奖证书与奖牌制作等支出。
3.交费以及开票注意事项
(1)请以参赛作品为单位由指导老师统一缴纳参赛人员的费用,或以学校为单位由领队统一缴纳学校所有参赛队和参赛人员的费用(每件作品的参赛作者不少于2人)。大赛期间食宿费、交通费自理。
(2)本次比赛缴费方式为线上缴费或对公转账。完成缴费后,若无不可抗拒的特殊原因而不参加比赛的,不予退款。具体缴费详情参考附件3。对公转账信息请参考附件3“对公转账信息”。
注意:如果无法进行线上缴费请直接对公转账。
(3)本决赛区只收取参加“微课与AI辅助教学/数媒静态设计”类别决赛作品的赛务费,不收取其他类别作品的赛务费。
(4)请务必认真填写相关信息,以便于缴费确认。请将缴费凭证截图和作品编号,相关负责人姓名、单位名称及税号等信息扫下方二维码填写。
5.大赛开具的发票为增值税普通发票(电子版),由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开具,内容统一为:赛务费。如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请备注详细开票信息)。
七、联系方式
王金玉(南京大学),电话:17712909989
石克(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电话:18114472513
更多信息请参见大赛官网(http://jsjds.blcu.edu.cn)和南京南决赛区网站(http://jsjds.jscs.org.cn)。
八、其他事项
1.请参与国赛的各参赛院校确定一名在职教师作为领队,负责大赛期间本校参赛相关事宜。各校领队请务必提前加入2025大赛领队群(QQ群号:744954712,领队群加群备注:学校-姓名-手机号)。
2.请各参赛院校领队、参赛作品第一作者及时关注相关通知,以免影响参赛。
3.如有最新信息或变更,以大赛官网、南京南决赛区网站、国赛参赛队报到QQ群的信息发布为准。
九、附件
附件1 国赛答辩注意事项
附件2 国赛参赛队报到QQ群号码
附件3 国赛参赛队缴费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简称“大赛”或4C)是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榜单和计算机类竞赛指数榜单的赛事。大赛开始于2008年,是我国最早面向高校本科生的赛事之一,由教育部计算机相关教指委发起举办。大赛的目的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服务。2025年大赛的竞赛内容分为11个大类,分设上海、南京南、济南、杭州和南京东5个国赛决赛区,全部采取线下答辩方式,依次开展竞赛的时间为7月17日-21日(上海)、7月22日-26日(江苏南京)、7月27日-31日(山东泰安)、8月8日-12日(浙江杭州)和8月13日-17日(吉林长春)。
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微课与AI辅助教学/数媒静态设计”作品类别的全国决赛,由南京南决赛区于2025年7月22日至7月26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由南京大学、东北大学、江苏省计算机学会承办。
为了更好地完成4C国赛南京南决赛区的赛务工作,根据《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指南》(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特制定大赛国赛南京南决赛区参赛指南,请相关人员仔细阅读,按此执行。
二、组织机构与分工
1.主办单位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
负责大赛的统筹、协调、指导,参赛高校的发动,大赛报名,参赛作品评审等工作。
2.承办单位 南京大学/东北大学/江苏省计算机学会
负责大赛国赛南京南决赛区“微课与AI辅助教学/数媒静态设计”大类赛务工作的具体筹办与实施,包括:大赛宣传、争取社会赞助、参赛作品管理、场地保障、赛事物料保障、评审专家服务、参赛选手管理、住宿酒店联系、答辩组织、奖牌证书制作以及闭幕式等。
3.实施单位 南京大学
具体执行南京南决赛区和大赛组委会对赛务工作的各项要求,协同完成大赛的各项工作。
4.支持单位 上海畅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和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负责按照竞赛委员会制定的各项规定,为大赛国赛南京南决赛区提供协助及赞助支持等。
三、参赛与作品内容要求
1.参赛队要求。参赛队必须是经大赛组委会正式公布入围国赛决赛的代表队,每队成员(含指导教师)的名单以大赛组委会确认并公布的为准,参赛队成员名单及排名顺序不得变动。
2.参赛限额。不同组别作品有相应的限制,包括参赛作品参赛人数限制、指导教师人数限制,同一参赛学生可参加的作品数量限制,同一学校入围大赛国赛的同一组别作品数量限制等。参赛要求以大赛通知为准,详见大赛官网(http://jsjds.blcu.edu.cn/)上《关于举办“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通知》之《附件1 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竞赛规程》中相关要求。
南京南决赛区的相关要求主要有:
(1)每个参赛作品由同一所院校的2~5名本科生(作者)完成,每队的指导教师不多于2名。
(2)每位作者在“微课与AI辅助教学”大类和“数媒静态设计”大类都只能提交1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3)每队到国赛决赛现场参与答辩的作者不少于(含)2人。无本作品作者到达答辩现场视作弃权。凡有作品参赛学校,至少要有一位学校教职工身份(非学生)的领队到线下决赛答辩现场。对来自新疆、西藏本土的作品要求:每件作品至少2名作者参与答辩,且至少一位作者必须到现场参加决赛现场答辩,其他作者可以参加线上答辩。
3.微课与AI辅助教学类作品内容要求
微课与AI辅助教学类别作品强调通过创新,设计质量高、互动性强的教育资源,涵盖广泛的教学资源开发,包括但不限于微课、教学课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案例等,以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的教育和智能时代需求的课程内容。同时体现AI技术在教育中的合理应用,特别关注AI通识教育中的教学实践,鼓励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实验设计和实际案例。本大类中的小类及其说明,详见大赛官网(http://jsjds.blcu.edu.cn/)上《关于举办“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通知》。
本届专项赛设置如下2个企业赛道:
① AIGC+基础教育教学案例专项挑战赛
② AI通识教育实验创新微课专项挑战赛
各企业赛项详细赛题说明、平台资源等,详见南京南决赛区网站(http://jsjds.jscs.org.cn/)首页通知公告列表中相应的企业赛项实施方案。
4.数媒静态设计类作品内容要求
本大类的参赛作品应以“中国古代物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之五”为主题进行创作,主题的内容限定与说明,参见《关于举办“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通知》中“二、竞赛主题与分组”。
5.参赛人身安全要求
(1)注意交通与财物安全。
(2)注意人身安全。天热,谨防中暑,注意饮食;禁止学生、指导教师和所有赛务人员下水游泳。
确保高高兴兴来,平平安安回。
四、作品答辩、奖项设置与发布
1.国赛答辩。每件作品答辩时间为20分钟,其中参赛队员讲解与演示10分钟(参赛队向评审专家说明作品创意与设计方案、主旨内容、作品实现技术、作品特色等内容并进行作品演示),评委提问与选手回答10分钟。国赛答辩的注意事项,参见本文档附件1。
每个答辩小组评审专家由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将综合考查参赛作品选题、主旨内容、作品创意与设计方案、作品实现技术与特色、作品呈现与答辩效果、参赛文档等方面,最终确定作品的答辩成绩。
对于不符合参赛要求或放弃参与国赛答辩资格的作品,将不获得任何国家级奖项。
2.奖项设置。
(1)对获得一、二等奖作品的每位作者及指导教师,均颁发获奖证书,并按获奖作品颁发奖牌。
(2)对获得三等奖作品的每位作者及指导教师均颁发获奖证书,如作品所在单位未获得一、二等奖,则按获奖单位颁发一块奖牌。
(3)对未获奖的成功参赛作品,提供参加国赛的成功参赛证明。
(4)对其他情况的参赛作品,仅根据需要提供参加国赛证明。
3.获奖信息发布。
大赛决赛结束后,国赛获奖信息将在大赛官网公示和公告(一般9月至10月),大赛组委会纪律与监督委员会负责对有争议的作品进行处理。如有变化,以大赛官网(http://jsjds.blcu.edu.cn)和南京南决赛区网站(http://jsjds.jscs.org.cn/)为准。
五、参赛群与后勤
1.按作品类别入群。
“微课与AI辅助教学/数媒静态设计”作品类别的国赛决赛,答辩定于2025年7月22日-7月26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进行。请进入国赛的各参赛团队负责人,务必于6月30日之前按作品类别进入QQ群报到(QQ群号见附件2)。
进群请备注:作品编号-姓名,每队限1人入群。
答辩次序按照系统随机排序,答辩具体分组及答辩次序安排赛前另行说明,请各参赛队关注所在决赛QQ群即时发布的消息。
2.住宿。
比赛参赛选手和带队老师比赛期间住宿和交通由参赛选手自行选择安排,由于假期酒店可能紧张,请提前预订。
3.报到时间和地点。
报到地点设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基础实验楼乙区一层大厅(交通说明参见附件4),学生凭参赛入围名单与身份证入校。报到时间为7月22日8:00-22:00,学生报到并领取相关材料。
六、参赛费用与付款方式
1.本届大赛经费由主办、承办、支持单位与参赛单位等相关组织共同筹集。决赛作品赛务费由参赛选手所在学校承担。
2.入围国赛并参加现场决赛的作品,需于7月8日前交赛务费400元/人(线下参与赛事的领队人数+学生人数)。未按规定及时交费的作品,视为放弃参赛资格。赛务费用于参赛师生的意外险购买、参赛文化衫印制、获奖证书与奖牌制作等支出。
3.交费以及开票注意事项
(1)请以参赛作品为单位由指导老师统一缴纳参赛人员的费用,或以学校为单位由领队统一缴纳学校所有参赛队和参赛人员的费用(每件作品的参赛作者不少于2人)。大赛期间食宿费、交通费自理。
(2)本次比赛缴费方式为线上缴费或对公转账。完成缴费后,若无不可抗拒的特殊原因而不参加比赛的,不予退款。具体缴费详情参考附件3。对公转账信息请参考附件3“对公转账信息”。
注意:如果无法进行线上缴费请直接对公转账。
(3)本决赛区只收取参加“微课与AI辅助教学/数媒静态设计”类别决赛作品的赛务费,不收取其他类别作品的赛务费。
(4)请务必认真填写相关信息,以便于缴费确认。请将缴费凭证截图和作品编号,相关负责人姓名、单位名称及税号等信息扫下方二维码填写。
七、联系方式
王金玉(南京大学),电话:17712909989
石克(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电话:18114472513
更多信息请参见大赛官网(http://jsjds.blcu.edu.cn)和南京南决赛区网站(http://jsjds.jscs.org.cn)。
八、其他事项
1.请参与国赛的各参赛院校确定一名在职教师作为领队,负责大赛期间本校参赛相关事宜。各校领队请务必提前加入2025大赛领队群(QQ群号:744954712,领队群加群备注:学校-姓名-手机号)。
2.请各参赛院校领队、参赛作品第一作者及时关注相关通知,以免影响参赛。
3.如有最新信息或变更,以大赛官网、南京南决赛区网站、国赛参赛队报到QQ群的信息发布为准。
九、附件
附件1 国赛答辩注意事项
附件2 国赛参赛队报到QQ群号码
附件3 国赛参赛队缴费
上一篇: 2025年 (第18届)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AI通识教育实验创新专项挑战赛 选手参赛指南
下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