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18届)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AI通识教育实验创新微课赛道 选手参赛指南
各有关高校:
2025 年(第 18 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简称 “4C”)—— AI 通识教育实验创新微课赛道自 2 月开赛以来,报名工作火热进行中。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超 300 名优秀本科生积极响应号召,顺利完成报名。
为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参赛积极性,助力大家顺利开展参赛与备赛工作,赛道协办方上海和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和鲸科技”)、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智谱 AI”)精心整理了赛事相关资讯,并系统整合参赛资料,编制成此份参赛指南。我们期待各相关院校踊跃组织学生参赛,也衷心祝愿参赛师生在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关于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教育部认可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中“竞赛目录”内赛事,是由教育部计算机相关教指委创办的、我国最早的面向高校本科生的赛事之一。
大赛以校级赛、省级赛、国家级赛(简称“国赛”)三级竞赛形式开展。校级赛和省级赛可自行独立组织;4C 国赛只接受省级赛上推的本科生的参赛作品。
4C 大赛的参赛对象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所有专业的、本届赛程期间在籍的本科生(含粤港澳大湾区学生,以及来华留学生);参赛作品的指导教师应是在高校担任本科生教学任务的教师(含退休返聘教师)。
2025 年 4C 大赛分设 11 个大类,分别是:(1)软件应用与开发;(2)微课与AI辅助教学;(3)物联网应用;(4)大数据应用;(5)人工智能应用;(6)信息可视化设计;(7)数媒静态设计;(8)数媒动漫与短片;(9)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10)计算机音乐创作;(11)国际生“汉学”。
相关链接(点击跳转)
二、关于微课与AI辅助教学
如上所述,2025 年 4C 大赛分设 11 个大类,其中“微课与 AI 辅助教学” 大类包括四个小类:
1. 人工智能通识课、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类课程的微课、教学课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案例。
2. 中、小学数学或自然科学课程的微课、教学课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案例。
3. 汉语言文学(限于唐诗宋词)微课、教学课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案例。
4. 微课与 AI 辅助教学专项赛。
“AI通识教育实验创新微课赛道”赛道即为微课与 AI 辅助教学专项赛。
“微课与 AI 辅助教学”类别作品强调通过创新,设计质量高、互动性强的教育资源,涵盖广泛的教学资源开发,包括但不限于微课、教学课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案例等,以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的教育和智能时代需求的课程内容。同时体现 AI 技术在教育中的合理应用,特别关注 AI 通识教育中的教学实践,鼓励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实验设计和实际案例。
三、关于“AI通识教育实验创新微课赛道”
“AI通识教育实验创新微课赛道” 由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委会主办,南京大学承办,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和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为帮助众参赛选手更好地了解赛道、理解赛题、顺利参赛,赛道组织单位已为选手提供多维度参赛支持,包括:
l 赛道组织单位嘉宾寄语
l 参赛常见 Q&A
l 竞赛培训
l AI 辅助教学智能体与实验教学平台工具手册
1. 赛道组织单位嘉宾寄语
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金莹教授、和鲸科技创始人、CEO 范向伟为参赛选手送来暖心寄语,传达赛事主旨、彰显大赛风采。
查看链接(点击跳转):赛道主页-嘉宾寄语
2. 参赛常见 Q&A
对于大赛赛制、平台使用等常见疑问的解答。包含:
l 大赛面向哪些人群?谁可以参赛?
l 同一选手是否可以参加多个赛道的比赛?可以单人参赛吗?参赛队友是否必须为本校同学?指导教师是必须的吗?
l 大赛的赛制流程与晋级逻辑是什么?
l 选手参赛的必要步骤与重要时间节点是什么?
l 在和鲸平台点击报名、提交作品就是参赛成功吗?
l 赛题提供的平台和工具应如何使用?是否有更详细的操作指南?
查看链接(点击跳转):参赛选手必看!4C大赛AI通识教育实验创新微课赛道 Q&A
3. 竞赛培训
赛道组织单位特为参赛选手提供了一场竞赛培训。
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张洁老师为赛道发表致辞与展望。智谱 AI AIGC 事业部产品负责人袁会会、和鲸科技高校平台解决方案负责人曹晨巍针对两个方向的赛题进行了讲解,并详细介绍平台实操方法。
l 低代码实验案例设计图文操作指南:低代码实验案例设计图文操作指南!4C大赛AI 通识教育实验创新微课赛道火热报名中
l 培训回放:赛道主页-比赛培训(含回放)
4. AI 辅助教学智能体与实验教学平台工具手册
本次竞赛将重点围绕 AI 通识教育的实验创新展开,参赛者可任选一个赛题方向进行作品开发和提交。过程中,我们鼓励通过创新的教学形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互动性强、易于理解且充满趣味的实验环节。
4.1 AI 助教实验创新方向
参赛者需利用智谱平台,在智能出题、智能批改和智能讲义生成三大场景中,探索 AI 助教与 AI 通识教育的深度融合。
AI 助教旨在解决课程学习中遇到的如效率、个性化教学等问题。实践发现,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语义深度理解、科学计算和复杂报告生成等方面具有特别优势,如:通过微调大模型或协作方式,可以生成高质量的讲义;深度推理模型在数学和代码能力方面表现出色。根据测试,GLM Zero、DeepSeek 等模型在考研数学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而且它们不仅仅可以将答案解出来,还能给出解题的过程。因此,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它已经具备了给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的能力。
选择 AI 助教实验创新方向的选手可参考此手册登录平台并创作作品:智谱CogFlow智能体使用说明(需报名比赛后查看)
参赛者需设计并实施一套适合大一新生的 AI 通识课实验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实验应注重易学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并通过与实际生活或学科相关的应用场景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际应用理解。
和鲸将人工智能通识课的实验部分大致为以下三类:
1. 利用豆包、智谱、Kimi 等 AIGC 工具开展体验式实验;
2. 在大模型工具的基础上,搭建复杂的智能体或者工作流;
3. 利用低代码的实验平台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背后的概念。
前两类实验聚焦于 AI 工具的体验和应用,但有些学校可能希望学生在上通识课的同时,除了解基本应用外,还能了解人工智能背后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则可以采取第三类实验。
针对第三类实验,参赛选手可采用和鲸平台的低代码工具(Canvas),通过“拖拉拽”可视化组件,将复杂的 AI 原理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验流程。
选择 AI 通识课实验创新方向的选手可参考此手册创作作品:Canvas 低代码工具使用手册
希望学生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衷心期待本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能够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赛事相关咨询、答疑需求可扫码加入赛事社群。
下一篇: 没有了